3月1日、3月2日、3月3日,A股环保板块站上了风口。同花顺数据显示,11家环保上市公司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0%,其中中材节能、南大环境累计涨幅超30%,雪迪龙、先河环保、博天环境三家上市公司涨幅超20%。
“环保股”上涨的背后,是行业估值长期处于低位。在业内人士看来,环保行业两部重要法律条例——《长江保护法》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是这个板块“热”起来的直接催化剂。
3月2日,在2021年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产业边界不断打开,治理内容不断丰富,市场空间不断扩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模式日渐深入。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国资进场、产业头部涌现大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市场分工进一步明确,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
3月1日,《长江保护法》、《条例》正式付诸实施。
《条例》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对影响较大和较小的排污单位,分别实行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依法将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污染要素纳入许可管理,逐步将噪声等污染要素通过修法全部纳入管理。最终,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
《条例》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证排污,排污行为必须与排污许可证相符。
“排污许可制试点以来,虽然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颁发排污许可证,为加强固定污染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重发证、轻证后监管,持证排污单位不按证排污、不达标排放等问题,排污许可权威性需要强化。发放排污许可证仅仅是管理的开端而不是结束。”首创股份董事长杨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条例》要求在排污管理环节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义务、强化主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条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污水厂上游的排污企业以往不规范的排污行为,有利于改善污水厂进水水质、避免水质异常对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频繁冲击、适当降低污水处理企业因来水导致出水不达标的风险。”杨斌如此解读。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重在解决影响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称。
监管趋严
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依法严惩重罚,是有效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重要手段。
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黄祎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条例》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规定了多种处罚措施。加强了与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处罚相关规定的衔接。此外,根据同期实施的刑法修正案,环评造假将正式入刑,最高可判10年。
在此背景下,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上海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条例》加大了违法成本,捋顺了申请和排污管理环节的排污单位责任和义务,监管趋严下有望加速行业需求的释放。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认为,各省市“十四五”治水项目规划陆续出台,水环境治理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清水源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条例》的落地是国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举措,公司将抓住环保行业发展机遇,坚持 “围绕以水为核心产业链的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优化集团化管理,积极拓展业务,增强研发能力,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完备的环保产业布局,能够在环保装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发挥优势。”兴源环境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经加入“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积极寻求参与长江大保护建设的市场机遇,拓展更多业务,提升公司业绩。
在杨斌看来,《条例》的实施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水水质逐渐稳定后,也须加强内部防控,强化污水处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有效“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
杨斌介绍,目前,首创股份打造了国内首个应用“3R WATER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厂。此外,首创股份自主研发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污水处理领域的“核武器”。该技术在能源资源节约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具有出水水质高与运行管理稳定性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