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项创新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55项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去年全年全口径税收、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是成立之初的3.9倍、3.8倍和2.4倍……挂牌4年来,沈阳自贸片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充分发挥“苗圃”效应,聚焦服务新时代东北振兴深化创新试验,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着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从“给啥活儿干啥活儿”到“主动找活儿,琢磨如何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内,随着从国企员工到“创客”身份的转变,不少人也完成了思想蜕变,这一切都得益于沈阳片区国企“内创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自挂牌之初,辽宁自贸试验区便承担着“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的历史使命,“如何在发展中提升”成为了各个片区积极探索的重点方向。
基于此,沈阳片区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与国企改革实现互动,推出了“内创业”模式,给予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扶持,努力形成创新的全程闭合链条。从开辟“绿色通道”到建立“双创”引导基金,沈阳片区贡献的这份创新方案,用实践证明了其价值:通过智能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国资国企改革与沈阳片区“放管服”改革内外联动,为推动实现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辟了一条新路。目前,沈阳片区已经孵化设立6家“内创业”企业。
“内创业”模式在减员增效、实现传统业务转移的同时,极大激发了员工创业热情,提升了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成为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探索。正因如此,国企“内创业”作为一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这仅是运行4年来沈阳片区贡献的经验之一。除国企“内创业”外,沈阳片区还提供了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监管模式、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等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不仅如此,还有政策兑现单一窗口、综保区分类加工监管新模式等55项创新经验在辽宁全省推广。
“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监管模式就是聚焦企业发展难题和实际需求为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量身制定创新监管模式。这项创新在飞机行业简化了保税料件行业内调拨核批手续,将办理时间由原来的近1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减少申报手续2次,解决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助力沈飞国际、沈飞民机等飞机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沈阳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杨崇华介绍说。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则是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服务”的理念,实现了与各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为吸引国际化人才、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积极助力。自2019年试运行以来,完成邀请函申请、出入境体检、随行子女入学1.5万人次。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为提升企业办事效率,优化沈阳片区的营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崇华表示,在形成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经验的同时,沈阳片区还积极发挥制度创新引领作用,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沈阳落地实施,牵头在全市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经验186项,复制推广全省自贸试验区经验113项。“我们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协同发展区的互动,带动协同发展区改革创新,与沈阳高新区、辉山农业示范区在相关领域开展探索试验,共同形成5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其中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同时,我们还加强与其他地区交流互动,与北京自贸试验区金盏商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开放创新、产业发展、人才服务、政策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区域共建。”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灵魂。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从体制机制、主攻方向等方面全面谋划,着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杨崇华告诉记者,沈阳片区正在引进国际金融、法律、商务等高层次人才,组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院,制定制度创新三年行动方案。“今年,我们要力争形成30项以上创新案例。突出以打造通关时间最短的内陆城市为目标推进海关监管创新;以构建‘信用+监管’、以管代审体系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以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推进法律服务创新,以完善资本市场、试点银团贷款改革为重点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以实现‘一单到底、货通全球’为目标推进多式联运创新。”
激活区域发展新引擎
作为东北地区首个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的地区,沈阳片区在金融领域的这项重点改革试点填补了东北地区相关领域的空白。沈阳片区制定出台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从试点条件、试点作用、试点申请流程和材料清单,以及监督管理责任等方面对QFLP试点进行了规范,有效推动了QFLP试点的落地实施,有力促进沈阳股权投资市场对外开放。
QFLP试点允许境内基金管理企业直接管理境外资金,形成利润后正常汇出,是利用境外资金投资的有效渠道。在沈阳片区管委会财政金融局局长霍光看来,这不仅有利于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投资辽宁企业股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引领作用,拓展辽宁利用外资的途径,发挥基金支持产业转型示范效应,助力辽宁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
“试点开展近一年来,沈阳片区得到了国家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导,借鉴深圳、珠海等地QFLP试点经验,引进拥有香港证监会9号牌照(即资产管理牌照)的央企金融机构,借助其优势资源、专业团队,推进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管理,加速QFLP试点落地进程。”霍光介绍说,试点工作还得到了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和辽宁省外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了QFLP试点的准入、运行和监管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基金管理人”参与QFLP试点,管理“外资基金”;不再设立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条件。
沈阳片区引进了光大集团全资子公司光大控股,实施QFLP试点。去年9月光大控股与沈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进驻沈阳片区,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的QFLP基金管理公司光控(辽宁)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落地运行,正在筹备设立东北地区第一支QFLP基金光控辽宁产业集聚发展基金。该基金计划募集总规模约100亿元,以QFLP模式引导优质境外战略性资本,投资支持辽宁高端制造、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发展,健全和完善产业链结构,助力辽宁转型升级。
光控辽宁产业集聚发展基金实际运营中可裂变为多支专注于各重点领域的产业子基金,最终带动形成200亿~300亿元规模总投资。募集资金安排为二期,首期募集规模为30亿元,二期募集规模7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首笔10亿元年内募集到账,由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境外资金共同组成,其中通过QFLP方式引进境外资金1亿元。已筛选确定拟投资优质项目与企业10余个,产业基金重点投向两个方向:一是重点投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产业项目,推动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数字经济,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等产业优质项目,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助力数字辽宁、智能制造建设。
霍光告诉记者,下一步,沈阳片区在QFLP 试点上将以光大控股为载体,推动光控辽宁产业集聚发展基金出资设立,有序推动两期募集规模如期完成,做好备投项目储备、甄别和筛选,充分发挥基金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引资补链”“引资扩链”助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通原料、生产、销售循环大动脉,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强链、补链、延链作用。要加强金融领域的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国内外优势基金管理公司落户沈阳片区,参与QFLP 试点中。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对沈阳片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QFLP 试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效能
4月21日,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贸区工作室正式揭牌,这是辽宁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授牌的工作室,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企业提供专利预审、专利快速维权、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及专利导航运营等服务,推进沈阳片区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
当前,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营商环境日趋优化的“标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沈阳片区充分发挥创新试验作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领域制度创新。
“沈阳片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通力合作,着力抓实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到东软医疗等重点企业宣传知识产权法治知识,举办中国·沈阳2021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沈阳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承办省、市‘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沈阳片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局长霍尚峰介绍说,在国家和省、市知识产权局大力支持下,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商标业务沈阳片区受理窗口,申请人在沈阳片区受理窗口递交申请材料,极大便利了沈阳片区企业商标注册。今年2月初运行以来,累计受理商标注册、变更、转让等相关申请业务191件,3月份受理量进入全国同批次获批窗口前5名。
沈阳片区知识产权服务环境优化,助推高新产业加速集聚,高新企业数量达到沈阳片区成立初期的15倍,有效发明专利达1269件。创新载体加速汇集,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3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0年高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6亿元;支持科技项目204个,其中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3项,沈阳片区科技项目71个。东软医疗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沈飞民机和东宝海星等企业获省专利三等奖,艾米奥获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不仅是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制度创新领域之一,也是国际经贸中关注的重点。下一步,沈阳片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RCEP等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知识产权规则,以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霍尚峰表示,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推动的同时,还要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目前,沈阳片区内已设立自贸试验区法庭,侧重知识产权案件一审工作。同时,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沈阳片区筹建知识产权法庭,负责全市知识产权方面300万元以下案件二审工作和300万元以上及特殊类型案件一审工作。园区还与沈阳市检察院联合设立沈阳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中心,建立健全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弥补知识产权保护中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薄弱环节。
下一步,沈阳片区将进一步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服务,提升办理效率。大力拓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引进国内知名知识产权咨询运营机构,建设集科技创新孵化、知识产权运营、国际技术转移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多功能综合运营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