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为共同应对气候挑战作出贡献

2021-06-22 09:28:05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和最大决心。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双碳目标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产业发展,带来哪些转型机遇?在双碳目标下,成本动因和公众怎么驱动商界投资?5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联合在北京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就相关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系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关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财政部原副部长、CCG顾问、国务院参事朱光耀在会上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所处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要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全球治理体系和相关规则的调整和发展也会影响减碳奋斗。”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证券协会组织(IOSCO)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FRS)要推进国际可持续标准谈判,制定新的规则,中国则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共同应对气候挑战作出贡献。

要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十分关键。在此方面,“明确标准比制定方案重要,需求侧改革比供给侧改革重要,机制创新比技术创新重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原副会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田会指出,各行业的碳排放要有一个明晰的计量标准和指标。由于标准规范往往滞后经济发展,要本着“急用先改”原则,抓紧修改设计规范和标准,着力推动能效的利用。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中国人均GDP要达到现行水平的4倍,要确保降低能耗强度和经济效益两手抓,既要实现双碳目标,又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以机制创新解决非均衡问题,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要调节清洁能源供给的地理结构,逐渐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明晰各种能源利用场景及技术路线图。同时,要按照经济规律构建一个全社会去能、产能、储能以及限碳、产碳、碳汇基本平衡的模型和路径,建立综合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这场经济社会变革取得全胜。

在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CCG顾问、国务院参事谢伯阳看来,双碳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依托技术发展绿色产业,既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的升级改造,也包括发展全新的绿色产业,其中要重视绿色材料的发展。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创始人马军则指出,在确定减碳计划时,数据对标很关键,要逐步汇总企业数据,开发每个省区市的“碳达峰”“碳中和”指数。可在环境大数据基础上,开发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工具,用数字化方式核算企业和机构的信息,借助技术和市场力量推动西部地区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