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益保障 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021-06-30 08:55:5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时期。为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6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的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稳定农民收入。此次会议指出,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补贴要抓紧发放到位,不误农时。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央财政拿出200亿元真金白银,这对农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减轻了农民因成本上升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资金及时发放不误农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笔资金的下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稳粮食生产。从粮食生产占比情况来看,我国秋粮占比更大,秋粮的稳定对国家粮食安全更重要。这笔资金可以减轻农民的压力,让农民更积极地参与粮食生产,这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

二是稳定农民收入。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投入增多,在粮价不增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相对减少,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减少对种粮户收入减少的损失。

三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是最重要的安全,无粮不稳。粮食安全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四是彰显了国家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农民收入是农民富裕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党和国家及时发现并处理农民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对农民利益的重视不仅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让农民更加贴近党和政府,巩固农村执政基础。

姜文来表示,地方政府应及时将这笔钱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还要帮助农民成立农资等合作组织,统一组织农资货源供货,尽可能帮助农民降低各种成本。

产粮大县三大谷物种植保险将全覆盖

为帮助农民抵御灾害等风险,此次会议还决定,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对500个产粮大县实施稻谷、小麦种植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种植收入保险。明年推广至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保险保费补贴45%。

对农作物的保险为何要分步走?姜文来分析认为,虽然我国提倡农业保险有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农业保险推广还举步维艰,一是保险资金需求大;二是农民对保险缺乏足够深的认识;三是农业保险经验不足,在保险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须要解决。先选择500个县进行保险,这是一种较大规模的实践和试验,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全覆盖推广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三大谷物保险补贴,实质上加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原来是自然灾害保险,保险赔付率比较低,一亩地赔几十元,有些多的赔两三百元。现在通过完全成本保险,赔付标准有了很大提高,大约能赔七八百元。

关于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保险保费补贴45%,姜文来分析说,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属于吃饭财政,对保险保费的支出相对困难,国家考虑到这种情况予以补贴符合实际。东北三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份,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其种粮面积大,所需要的保险保费也高,完全由自己支出有一定困难。所以,需要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这也是对粮食生产贡献大地区的一种鼓励和激励。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针对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农民增产不增收,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面对农资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一路走低,以及农产品如花生丰收却面临低价滞销等情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除了国家财政补贴、参加保险等惠农政策以外,还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民赚钱不容易。”李国祥认为,目前,除了国家财政补贴保险以外,政府还要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供销体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搞合作社、培育新型经营模式、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增产不增收这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增产意味着市场供求增加,产品的价格将下跌,下跌到一定程度就影响增产带来的收入下跌。”姜文来说。

姜文来表示,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政府和农民两个方面着手。

对于政府而言,要做好宏观调控和管理,如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防止价格剧烈下跌给农民带来更大损失。国家建立相应的储备库进行及时调节,市场短缺时出库投放市场,市场供大于求时进行收购调节吸纳。同时,要发布一些供求信息供农民参考。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也要有市场意识,要及时捕捉市场供需信息,及时调整种植或者养殖。为了减少不确定性,有条件的地区和农民可以采取订单农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减少种植养殖的盲目性。种植养殖越来越具有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科学种植养殖短板要尽快补上。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