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向天然化,许多人工合成色素被逐渐限制使用,各国法定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的种类不断减少,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相关资料图)
食用色素行业分析
天然色素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着色剂,与合成色素相比,其具有安全性高、生物活性大、色调自然、气味芳香、营养价值高、稳定性好等特点,目前已在餐饮、饮料、调味品、休闲零食、纺织、保健美容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天然色素是指从天然资源中通过特有方式获得的食用色素。根据来源不同,天然色素可分为动物来源色素,如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苏木藻色素等;植物来源色素,如类胡萝卜素类、番茄红素、玉米黄、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等;微生物类色素,如红曲色素、栀子蓝色素、可可色素、竹黄色素等。根据结构不同,天然色素可分为卟啉类衍生物、多酚类衍生物、酮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类色素等。
天然食用色素有多种来源,如蔬菜、水果、香料、藻类和其他可食用的天然来源,它们为食品和饮料赋予丰富的颜色。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地安全性较高,具有天然和健康效应,随着生产技术和性能的提高,天然色素在明亮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合成色素的水平。因此世界天然色素市场正在以两倍于人工合成色素的速度快速增长。
近年来,天然食用色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10%以上。我国允许生产和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四十余种,生产厂逾百家,年产量超万吨。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品种是焦糖色素,约占天然食用色素总量的 70%。除焦糖色素外,产量较大的品种有:红曲红色素、辣椒红色素、姜黄色素、高梁红色素、叶绿素铜钠、玫瑰茄色素等。由于其它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本高、性能不稳定等原因,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出口。目前我国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红曲米、红曲米粉、红曲红、辣椒红、叶绿素铜钠等产品除在国内生产与销售外,还远销国外。
我国天然色素企业主要包括中大生物、晨光生物、天音生物、宾美生物、博浩生物、红星化工、大庆绿友、天旭生物、金大地天然色素、青岛赛特香等。其中晨光生物是目前国内天然色素市场龙头企业,其自主研发的辣椒红色素在国际市场占比份额已达85%,成为全球领先天然色素生产商
辣椒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通常从辣椒、花椒、红花辣椒等植物中提取,因此,辣椒色素的上游主要包括辣椒、提取萃取仪器设备等,辣椒色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饲料等领域。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食用色素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级的辣椒生产大国,拥有丰富的辣椒资源,同时,研发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迅速提升,近年来中国辣椒色素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都持续提升。目前,中国辣椒色素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云南省等地,随着中国辣椒色素提取、纯化工艺的进步,中国辣椒色素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3年中国辣椒色素产量将达到13100万吨。
2023年食用色素行业的发展将取决于上游产业链的发展水平。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张,相关的原料供应食用色素的行业链也将越来越完善,这对于保证食用色素的质量及多样性也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国外食用色素的原材料供应也将迎来更新的发展,从而带动食用色素行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化妆品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天然食用色素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将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天然食用色素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拓宽中国天然食用色素行业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天然食用色素行业的发展有望加速,有助于改善工业生产的质量,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同时还推动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的提高。
未来在国民健康环保、绿色生态意识不断提高背景下,预计到2025年,我国天然色素市场规模将达到165.8亿元。
食用色素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食用色素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食用色素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食用色素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食用色素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