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腾势,就像比亚迪和戴姆勒养育出的不争气孩子,而两位“父母”也正在考虑由谁继续“扶养”11岁的腾势。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比亚迪已与戴姆勒签署关于调整其合资公司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势”)架构的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比亚迪与戴姆勒将分别持有腾势90%和10%的股权,股权转让计划于明年完成。
拥有戴姆勒与比亚迪两大背书的腾势,曾是中国高端电动汽车代表之一。但由于产品滞后、品牌力不足等原因,虽然股东双方多次“输血”却未能将腾势送入增长赛道。2019年,腾势推出新车型并由奔驰接手销售网络,但并未能将腾势从车市边缘拉回。如今,股东双方调整股权比例,比亚迪主导腾势,被业内认为是最后一搏。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留给腾势的时间似乎并不多了。
牵手11年股权生变
比亚迪与戴姆勒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关于调整腾势架构的股权转让协议,拟完成双方在腾势的股权转让。转让完成后,戴姆勒与比亚迪将分别持有腾势10%和90%的股份,一直以来双方平持的股权结构被打破。
据透露,此次调整后,腾势的发展将由比亚迪主导。“有关事宜有待相关监管部门审批,计划明年年中完成。”戴姆勒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腾势在股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稳步发展。比亚迪将在运营上给予腾势更大支持以推动其在未来取得成功。戴姆勒仍将作为股东支持腾势的持续发展。戴姆勒和比亚迪将继续推进双方成功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据了解,2010年5月比亚迪与戴姆勒签署合同,以50%:50%的等股比例设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3月,腾势品牌正式发布;2014年,腾势首款新车上市,产品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彼时,戴姆勒与比亚迪联手推出腾势品牌,一方面希望该品牌能够成为双方新盈利点,另一方面也能使双方在技术上取长补短。
然而,股东双方牵手11年,却未能让腾势成为国内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产品更新迭代、销量表现及营销方面,腾势发展缓慢。虽然腾势先后推出腾势300、腾势400和腾势500车型,但实际上均是基于首款车型改进而来。而在无换代车型的背景下,腾势的销量持续低迷。
为将腾势从市场边缘拉回,2019年戴姆勒选择出手,宣布由北京奔驰销售公司接手腾势部分业务。除产品研发与制造,腾势的销售、服务、营销及传播、网络建设等业务均并入奔驰销售公司旗下。随后,腾势推出全新车型腾势X,分为纯电版与混动版。然而,奔驰的销售渠道并未成为这款与比亚迪唐“同源”车型的加分项,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腾势X销量仅为4268辆。一位奔驰4S店销售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腾势X纯电版车型上市后销量并不理想,一个月也卖不出几辆,目前已经停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腾势品牌成立多年,未让戴姆勒的投资得到回报,2019年开始借助奔驰渠道也未见起色。如今调整股权比例,将主控权交给更了解中国市场的比亚迪,一方面能减轻自身负担,另一方面也希望腾势能更灵活地寻找发展路径。
“输血”补亏寻生机
比亚迪与戴姆勒对腾势股权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如何唤醒该品牌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此,在股东双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同时,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比亚迪董事会已审议并通过旗下控股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与戴姆勒分别对腾势以货币方式增资10亿元。这意味着,腾势将获得来自股东双方共20亿元的注资。
面对低迷的销量,腾势持续亏损。据统计,2016-2018年腾势分别亏损13亿元、4.77亿元和8.88亿元,近五年腾势累计亏损已超35亿元。而比亚迪与戴姆勒也持续为腾势“输血”。2012-2021年,股东双方先后12次为腾势增资,总增资额超过7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股权结构调整,此次腾势获得的20亿元注资,可能是戴姆勒与比亚迪在资金上为腾势做的最后努力。
公告显示,20亿元增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腾势的日常运营资金,有利于推动腾势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为腾势新能源打造更优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资金到位,腾势的产品规划也被提上日程。据了解,目前腾势旗下仅有腾势X一款在售车型,该车主要由奔驰经销商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戴姆勒相关负责人表示,腾势将于明年推出新车型,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腾势运营团队将确保现有腾势客户继续能够得到相关的客户服务。此外,有消息称,未来两年腾势将推出三款新车型,包括MPV和SUV。
事实上,比亚迪对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势在必得。据悉,明年比亚迪将推出全新高端品牌。该高端品牌车型价格区间预计在50万-100万元,在品牌、产品、销售服务网络、运营团队等方面都将独立运营。同时,比亚迪汽车业务将由“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及高端品牌四个板块组成。
颜景辉表示,近年来比亚迪一直在规划上攻高端市场,除未来将推出新品牌,腾势也成为发力点之一。虽然多年来腾势发展不顺,但主要由于车型推进滞后所致,比亚迪掌控后势必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腾势在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上进行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