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则城市强。2月7日,虎年首个工作日,常州新春“第一会”,发出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重振产业雄风的动员令。
“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会叶茂。”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把制造业定义为常州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城市之间的竞争重归产业主赛道。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常州要高质量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
重振产业雄风,瞄准主赛道加速跑
去年,常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增速居苏南第二,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五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阵的设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8.1亿元,增速苏南第一。按照目前势头,2023年常州有望迈入“万亿俱乐部”。
过去,常州凭实业崛起、靠产业突围,谋划“十四五”,也必须依靠产业走向未来。产业强市,常州如何破圈突围?就在今天的“新春第一会”上,陈金虎点出具体战术安排。
抢占集群发展“主攻点”。汽车制造业被誉为“工业皇冠”,是常州这座国际化智造名城的地标产业。去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125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整车产量超9万辆;动力产业实现倍增,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坚持“链式”发展,常州推动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地标产业,到2025年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加速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到2025年总规模超6500亿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细胞治疗、超材料、无人驾驶、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加快建设企业矩阵,加快做强龙头企业,以全国一流的政策力度,引领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今年常州高企数量达3400家左右,到2025年实现倍增。深入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和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到2025年上市企业超过150家。
企业龙腾虎跃,点燃一颗冠军的心
重振产业雄风,关键在企业。过去这一年,常州超三分之二的星级企业保持税收增长,发展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充分体现。陈金虎寄语企业家这群最可信赖的城市“合伙人”——
用创新突围的坚韧,破茧蝶变的果敢,逐梦不息的担当,始终保持一颗“冠军的心”,敢与高的打擂台、与强的掰手腕、与快的拼速度,争做头部企业、航母企业、世界级企业,争当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行业冠军,形成“高原隆起”“高峰林立”的产业发展生动图景。
当前,常州正在推动一场数字化革命,更是一场价值链革命。“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化”,这一个个“+”,都离不开“工业”这个本,都在催生一连串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切有利于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理念和做法,都能在常州找到最合适的土壤,得到最坚定的支持!陈金虎发出常州承诺——
助推企业智改数转,对新认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中小微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对纳入市智改数转项目库,且获得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贷款的制造业企业,单个项目最高贴息200万元;对利用自有资金改造投资超1000万元的企业,最高补助200万元。
培育产业生态,
五年带动8000亿元注入产业核能
重振产业雄风,常州有凌云壮志,更有实打实的政策支持。
“十四五”期间,常州每年将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5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产业创新,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陈金虎说,创新是个长周期,投入了不一定就会立竿见影,需要经历无数次的试错,有时板凳要坐十年冷。去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创新政策20条,今年力度再加码——
对新认定国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于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承担国家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补助;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试首用,对新认定的省级首台套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要做到为企服务“零距离”,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让大家创新无惧、创业无忧、创造无憾。这是常州新的追求和目标。
要做到政策落实“零时差”,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借力智慧经办系统,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以“真金白银”助推全市企业专注前行、再攀新高。
要做到损害企业利益“零容忍”,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每个企业感受到公平正义。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常州正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努力把“起势”转化为“定势”和“胜势”。
( 蔡 炜 张宇熠 唐 颖 万小珍 范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