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秋分过后的秋雨好像怎么也下不完。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下坝村,一处海拔约1600米的农舍,才5点多,灯已亮。
59岁的陈淑珍摸索着坐起来,床头放着几天前女儿买给她的新衣,枣红底色上,开起一朵朵浅色小花,格外好看。她轻轻抚摸了一遍,却穿上有些起毛的土布衣裳,把脚塞进明显大了2码的运动鞋,用一根纤细的竹棍支撑着身体下床。
约莫40厘米长的竹棍,陈淑珍拿着能到腰的位置。与其说那是一根竹棍,不如说那是她的拐杖,行走时一个重要的支点。
14岁那年,陈淑珍摔伤了脊柱,右腿有力,但比左腿短一截,左腿看上去跟常人无异,却使不上一点劲,从此无法直立行走,身高不足1米。
不愿吵醒丈夫李国东,她尽量平衡着身体,不至于发出太大的声响,熟练地踏上条凳,再用力翻到灶台上,给猪圈里的三头猪儿做早饭。
这时,李国东也摸索着进了厨房。
“你咋又不喊我哩?”
“你看不到,叫你做啥。”
小时候眼睛被火烫伤,李国东只有左眼还有点模糊的视力。他从屋里走来,恍惚中,陈淑珍仿佛回到33年前与他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他们家有钱有粮,兄弟姐妹多,你过去活儿都不用干。”第一次来李国东家,介绍人替这个木讷的小伙子拼命说好话。
旁边,李家人簇拥着,看向这个身穿红色花衣裳,扎两个小辫,身高只及普通人腰杆位置的妹子。陈淑珍懵懵懂懂,从人群中抬起眼,怯生生地望去。老实巴交的李国东只是咧嘴一笑,眼神望过来,又似乎什么也没看着。
“他太老实了,相处4天我们都没说上一句话。”陈淑珍总见他外出搬柴、挑水,力气大也勤快。脱下鞋,见他把袜子底穿到了脚背上,她“噗嗤”笑出声,心里漾起一抹心疼。李国东不明就里,也呵呵笑起来。
那年底,许是大儿子讨上媳妇不容易,李家人大张旗鼓办了十几桌菜,蒸排骨、水煮肉、油炸豆腐……风风光光,这喜事儿成了。
高山上的依偎 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腿
吃过中饭,这处高山上的农舍迎来我们几个不速之客。
从主城驱车到此,一路奇峰峻岭,山间云雾缭绕,屋舍俨然,仿佛《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景象就在眼前。山路越来越陡,一个弯连着一个弯,我们倚在车窗边才能稍稍缓解眩晕感。
“不要走山路,雾大看不清。”陈淑珍的小女婿张正君在电话里指挥我们调头走另一条绕一些,但更安全的路。
在茅林沟村村口,已穿上冬衣,不停搓手的张正君上了车。朝着他手指的方向,“喏,如果靠走还有30分钟山路。”
车盘旋而上,屋舍前是农田,只好改为步行。雨后尽是泥泞,这条深一脚浅一脚的路,就是陈淑珍和李国东外出或去玉米地的必经之处。
“妈,我来了。”院子里没人,只剩一条大黑狗蹲守。
“这里!”
穿过偌大的柴房,陈淑珍正在菜地里忙活。她一条腿跪着,身体俯在地里,“你看,三两天,这些杂草草就长起来了。”
李国东守在一旁,摸索着采摘四季豆。等陈淑珍除草完毕,他身旁的篮子里还是寥寥几颗。
“他眼睛不好,干手工活儿不行,我干力气活儿不行,正好互补。”陈淑珍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竹篮变得沉甸甸。李国东麻利地提起竹篮,跟在妻子身后进了屋。
这是一个被大大小小七八个簸箕占据的房间,各类豆子、辣椒摆放在条凳上,东西虽多却井然有序。
山里只有十几度,陈淑珍却是一件衬衫套薄背心,是我们当中穿得最单薄的一个。她笑了笑,“一天到黑都在动,干完活经常都是一身汗。”
年轻时,陈淑珍总盼着去场镇里赶集,出门前她会打扮一番。因为脊柱受伤,她的右手只能举到耳朵那么高,侧过头来才能勉强梳个马尾。李国东背上她出门,为了不让媳妇摔着,他比平时走得更慢,屋前那条一下雨就泥泞的路,才几百米,两人要走上20多分钟。
眼前越来越“雾蒙蒙”,现在李国东只能用家里平时运杂物的推车,推着媳妇出门。只见他熟练地抬高车把,陈淑珍轻轻抬腿,顺势就能跨进去。“往左边点”“直走”陈淑珍坐在推车里很有气势地“指点江山”,李国东只顾笑嘻嘻地听指挥,偶尔打滑,他就抓紧车把尽量稳住身体。
有时,两人也会分开出门走个亲戚,但几十年来,他们有一个默契,从不在外过夜,再晚也要回家。陈淑珍说:“家里一个人搞不定,谁离了谁都不成。”
雨中的求助 再难也要找人来救你
在仅有一台电视,一个小方桌的“客厅”里,陈淑珍拖来一条比屋里所有板凳都矮一截的条凳坐下。这个条凳是李国东特意为她定做的,因为看不清,他只能凭感觉丈量,坐起来,陈淑珍的两只脚刚好能放在地上。
李国东提出一袋东西,喃喃道“哟,拿错了”,又返回另提了一袋,里面是他平日里掰小了更易燃烧的树枝。
一人负责倒燃料,一人负责生火,很快,房间里的温度舒适起来,悬挂在火上的水壶不时冒着热气,像回忆一样蒸腾。
“腿不方便,现在一年都出不去几次咯。”
身体带来的不便和疼痛让老两口很少出门,但遇到危急时刻,他们内心却总能为对方迸发出无穷的能量。
有一回,连续多日下大雨,原本找人补过的屋顶又开始漏雨。李国东不想麻烦别人,便用手摸索着爬上屋顶,想用瓦片盖住塑料薄膜遮雨。眼前看不清,一个不慎,“咣当!”整个身体砸在屋顶下方的木隔板上。
听到丈夫砸下来的巨大声响,怎么喊都没有回应,房顶太高,无论怎么伸长脖子都看不到上面的情况,陈淑珍心里急得很。平时,因为腿疼,穿过整个屋子都要歇两回的她,杵着木棍,一点一点地在雨中挪动,硬是一口气没歇,走到外面有信号的地方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整个聊天过程,说话不超过十句的李国东这时接过话来,“我都不晓得当时她哪里来的力气,走了那么远的路!”
平淡的幸福 就是吃着你做的菜烤火看电视
下午5点,陈淑珍开始张罗晚饭。
“这是我推的豆花,热热就能吃。”她往一旁简易搭成的小灶添火,灶上是一锅蔬菜汤,不一会儿屋里饭菜香四溢。
“她能干,做菜好吃。”李国东有些骄傲地说。
两人平时的主食基本是玉米面,大米则由女儿买一点,自家种的萝卜、土豆、四季豆都是新鲜的食材。地里种的2亩大黄,每年能挣2000多元钱,劳动力有限,其余的大黄由女婿打理。
村干部说,夫妻俩的生活能力很强,也有低保。“山里的气候原因,房子潮湿、漏雨,两口子也不吱声,我们看到了才让人去吊了顶。”
上个月,李国东砍柴伤了手,在外打工的大女儿李正琴赶了回家。帮忙务农、做饭之余,她背着陈淑珍在院子里转悠。
“当初借钱都该让你把高中念了。”这些年,陈淑珍心里很愧疚。
“借了钱你和爸咋还,现在我们一家过得照样好。”李正琴说,父母苦干勤快,把自己和妹妹养大已是不易。
晚饭后,夫妻俩迎来每天唯一的娱乐时间,一边烤火,一边看电视节目。陈淑珍说她最喜欢看新闻,“出门少,看新闻就能晓得外面的事,不然邻居来串个门,都没有龙门阵摆。”
天色渐渐暗了,我们起身要走,外面风大,陈淑珍执意要我穿上女儿买给她的新衣裳,连连说:“感谢跑那么远来关心我们哦。”直到走远,夫妻俩还站在屋门口一直挥手。
回程的路依然颠簸,在村口马路的两旁,星星点点的野花在风中摇曳。日子就像这花儿一般,简简单单却煞是好看。
百姓故事是由重庆华龙网集团重点打造的品牌栏目,以人物故事为主, 挖掘当下热点人物、感人事件,推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报道。该栏目着力挖掘不同人物的闪光点,彰显重庆人的担当与大爱,讲述有细节的故事,打造有温度的新闻,通过媒体“走转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让这些正能量激励与温暖广大的市民与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