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门的窗口可看到整个周公馆
雨中的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
日前,与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墙之隔的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经过近一年的修缮后,在渝中区文化委的主持下顺利通过工程验收。这栋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不仅再现了当年的原貌,其隐藏在三楼壁门后的阁楼窗户,不禁让人想象当年曾家岩一带的谍战风云。
神秘的国民警察局旧址
沿着中山四路走到尽头,便能看见广场上一尊周恩来总理的铜像,铜像背后便是赫赫有名的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与周公馆的赫赫有名相比,一墙之隔的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却显得比较低调和神秘,它的过往大多数居民并不知晓,只知道修缮前曾是民居和茶馆。
该建筑建于民国三十年代,距今已近90年。与周公馆一样,大门便是陪都时代重庆名流公馆流行的石朝门。已风化泛黄的石门上四个繁体字“从善如流”和门楣精美的雕饰显得与这个机构的作用并不是很搭调。
从外观看,修缮后的建筑气派十足,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歇山式屋顶,南北各有两个老虎窗,屋面铺小青瓦,南面临街为传统的中式灰墙黛瓦风格,整个建筑比周公馆整整高出了一个屋顶。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北面朝江为西式拱券外廊立于15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站在嘉陵江边的曾家岩轻轨站仰视,建筑的味道和风貌十足。
隐蔽阁楼窗户监视周公馆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1938年,周恩来总理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从原住户陈长衡处将当时的曾家岩50号租赁下来,对外称作“周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当时,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
“公馆一墙之隔就是国民党的警察机构,周围还有国民党宪兵部队,小巷内也常有一些由国民党特务装扮的小摊小贩来回游走,对进出周公馆的各种人物进行监视盯梢和跟踪。”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说,最神秘的还数隐藏于隔楼的那扇窗户,建设方人员叩开两个储物间中间的一块类似于装饰墙的壁门,一个极其狭窄的空间内有一个斜度达到60度以上的梯子,近10步梯子每一步都很窄,刚好放得上一只脚的宽度。木梯子上方便是一扇窗户,站在梯子之上,打开窗户,周公馆一览无遗。
“哦,原来如此。”仅一扇窗都如此神秘,当年这一带上演的“潜伏”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未来结合文化产业进行展示开放
现场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该建筑的修缮采取“修旧如旧”和“真实性”原则,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两道石朝门,进入第二道石朝门后,地面的十几块石头和拱券外廊的青砖都是建筑原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后使用的。虽然残缺、斑驳,但是建筑的历史风貌感尽现。
对于建筑的未来,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修缮后的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将结合文化产业进行展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