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纪录片,它是我们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极佳渠道。”日前,在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研究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表示,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因为纪实、客观、题材广泛丰富,更容易为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理念的人群所接受。
从国内情况看,2016年中国纪录片投资总额为34.2亿元,总产值却达52亿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张雅欣认为,相比电视剧、动画片等,纪录片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提早布局有助于优质的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而举办国际性节展,就是纪录片“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前,大型的文化国际性节展,中国主要是参加或联合主办,数量很多,传播的效果也不错。“但借别人的节展走出去,只是1.0版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所副所长朱新梅表示,现在,应该努力升级为2.0版本,“自己在国际上办节展,具有一定独立性,既吸引其他国家参与,也把我们一流的作品带出去”。
在五洲传播中心国际推广总监刘炜看来,自办和他办纪录片节涉及主场与客场的问题,“在中国的主场,争取中国话语权来展示中国文化、中国主题,从节展日程设置到排片安排,从论坛议题到嘉宾观点,处处能体现中国元素,走出去便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场景中完成”。
为了实现这个升级目标,需要有人组织中国自己的国际纪录片节展。去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第二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共有来自92个国家的1017部纪录片报名参加,数量约为第一届的2.5倍,受到了国际纪录片行业的广泛关注,俞虹将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的成功称为“金树节现象”。
作为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的主办方,北京华韵尚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滨说:“办金树节就是为了更好地搭建走出去的渠道。下一步,还将设立国际联合制作会客厅,帮助纪录片人和行业精英、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借此获得投资人投资、国际联合制作、版权交易等实质性的合作机会。”从这个维度上看,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更像一个孵化器,帮助有潜力、高质量的纪录片制作方走向国际舞台。
此外,品牌也是与会嘉宾关注的热点问题。“就纪录片而言,品牌有两层含义:一是纪录片的品牌,二是纪录片平台的品牌。中国有不少纪录片品牌,但打造平台品牌依然任重道远。”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说,“目前为止,中国纪录片的主要形态还是手工业生产,特点是不稳定,这不见得不好,但无法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所以,建立中国纪录片的产业体系,核心是要工业化,形成产业链,否则难出平台品牌。”
王立滨十分希望能打造一个响亮的国际平台品牌。第三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将于今年9月举办,截至1月17日,已经有全球115个国家的1984部影片报名参赛,国际联合制作会客厅以及播映权交易、投资基金、主题论坛等板块也将同时亮相。“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不同文化的密码,而纪录片能将每个文化的根源记录下来,一定会对人们了解未知文明起到巨大作用。”王立滨说。
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不是一味地增加投入就能实现的,需要对文化自信有深层次的认知。“我们需要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纪录片人的使命,把中国故事、价值、文化展现在镜头上,体现在屏幕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