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披露了对国开行、工商银行、长城资产等多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合计近2亿元,对行业机构形成较大震慑。其中,列出的国开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有24项,罚款金额达4880万元;工商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有23项,罚款金额达5470万元;长城资产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有16项,罚款金额4690万元。
新年伊始,监管部门披露多张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大额罚单,彰显了新一年加大整治金融乱象,营造风清气正金融环境的决心。
近年来,我国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取得关键进展,一批重大风险隐患得到“精准拆弹”。有关部门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推动风险化解的同时,持续完善金融监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期以来,金融领域违法违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仍居高不下,一些金融机构乘着“技术快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被掩盖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监管趋严的影响,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风险集中暴露。
2020年,包括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在内的四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均收到监管部门的罚单,凸显出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此次披露的长城资产的违法违规事实提到的,通过内部交易掩盖风险;通过不当展期、延期等方式掩盖风险,未按规定进行资产风险分类;“三查”严重不审慎,个别项目出现重大风险等问题。为了化解风险而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却成了风险的源头,值得警醒。
另外,此次监管披露的罚单涉及的违法违规事实还包括了违规收取小微企业贷款相关费用,违规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以及开展理财业务不规范等,都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存在的合规短板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并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从金融领域来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仅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在加大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的同时,要更有针对性,尽快补上各项业务的短板,切实维护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