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一季度GDP公布的同时,一季度中央企业的经营情况,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的发展运行情况,以及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相关数据同步发布,今日本报进行详细解读,“数”说中国经济。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4月16日,多项数据同时“出炉”,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一季度央企经营效益再创新高;一季度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资产和业务稳健增长……
这些靓丽的数据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活力。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
五方面印证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4月16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92623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355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
刘爱华表示,一方面,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受到上年较低基数、员工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一季度环比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从五个方面来看,今年一季度经济恢复的态势在持续,积极的因素在累积增多。第一,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第二,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第三,新动能快速成长。第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第五,市场预期稳中向好。
另外,据刘爱华表示,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还是要继续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纾困的力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稳定恢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就一季度经济数据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一季度我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经济增长6%以上的目标要求。市场主体总体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加上去年增长基数较低,所以,市场普遍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在8%以上。与去年相比,今年宏观政策要平衡稳增长、防风险、控杠杆、防通胀等多重目标。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促进就业改善质量提升,加大力度提振内需,稳定外贸与出口,牢固复苏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各种可能的内外部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货币政策方面,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冲高,主要源于相对领先的复苏进程和低基数下的修复,这一短期现象无需过度解读。随着疫苗接种的广泛推进令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渐趋明朗,中国经济内生复苏的节奏也将延续,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稳健运行在6%的底线目标之上。但疫情并未结束,不确定性还广泛存在,预计未来宏观政策着力点还是统筹兼顾、稳字当头、不急转弯。
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
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从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看,主要呈现出增速‘快’、趋势‘好’、质量‘优’及后劲‘足’等特点。”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生产运行平稳有序,经营效益再创新高,呈现出稳中上升、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实现首季“开门红”。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152.9亿元,同比增长2.2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4.5%。仅3月份当月,中央企业就实现净利润1807.9亿元。月度净利润已连续11个月超过1000亿元,连续9个月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事实上,无论是从3月份或是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来看,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再从营业收入方面看,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3月份当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月度收入规模连续8个月同比正增长,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净利润或是营业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看,一季度中央企业都处于较高水平,这进一步表明自去年以来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多方的努力及外部需求好转拉动下,基本上得到消化,中央企业总体已回归到正常发展轨道上。
事实上,一季度中央企业在增“量”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
如从运行效率上看,彭华岗介绍称,一季度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从经营质量看,“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降低1.1个百分点,带息负债比例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已获利息倍数同比提升2.6。从实业发展看,中央工业企业劳动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为7.6%。
在刘兴国看来,透过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多项数据来说,可以明显看到,央企在力抓经营复苏的同时,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不断主动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增强盈利能力,提升盈利水平。事实上,这亦是着眼于未来持续发展,力争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头、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目标全面实现打下扎实基础。
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
4月16日,银保监会举行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发布会。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金融支持对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同时,他具体介绍了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
一是资产和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9.2%。总负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保险业总资产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增速合理适度,既有效满足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也避免过快增长加大金融杠杆。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主要业务实现稳健发展,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为经济恢复和保市场主体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约1.7万亿元,为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提供有力支持。一季度末,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一季度,保险累计赔付支出3951亿元,同比增长30.4%。
三是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1.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1.8%,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增长。
四是保持较强风险抵御能力。一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4399亿元,拨备余额达到6.6万亿元,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1800多亿元。一季度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183.8%,贷款拨备率3.5%。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7%,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4.3%,均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5%,实现了正增长,为保持合理的资本补充和风险抵御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刘志清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内房地产调控超150次
一线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回落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对此表示,3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与上月相比变动幅度不大,同比涨幅继续上升。
据测算,3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2%、0.3%、1.0%和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1.4%、1.1%、1.4%和0.4%。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城市环比涨幅均回落。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以来的调控在一线城市效果正逐步显现,诸多逃避限购的漏洞被一一堵上,同时调控在二手房价格、学区房等维度也不断深入,调控的精细化和精准度亦在不断提升,是带动一线城市楼市降温的重要原因。二三线城市分化持续。今年以来,不少省会城市的楼市热度不断提升,一方面和落户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城市的阶段性回暖,调控也在不断出台,预计二季度会迎来小幅降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房地产分析师夏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线城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新房和二手房价环比增速都较上月回落。随着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严查经营贷入楼市等,以及针对重点城市的住建部定向约谈等调控升级,重点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有望继续缩窄。
同比来看,主要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据测算,3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2%和11.4%,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4和0.6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8%和3.3%,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和2.3%,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4个百分点。
对于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同比整体继续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今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等指标同样受到了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大部分指标呈现两位数增长。各地区各部门今年以来紧盯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累计看,今年以来,截止到2021年4月中旬,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150次。从住建部到银保监会到上海、杭州、无锡、海口等城市开启全面升级版房地产调控。各地“打补丁”,政策不断加码抑制楼市过热。
刘爱华表示,下一步,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大,长租房市场发展逐步规范,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房地产市场供给新格局将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
消费市场快速恢复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2019年3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从环比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
同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345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75亿元,同比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0596亿元,同比增长75.8%,两年平均下降1.0%;商品零售94625亿元,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显著好于市场预期,总量更是超过2019年一季度,堪称是“开门红”,充分佐证了我国消费市场整体上的大幅度回暖,基本上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困扰,部分领域甚至超过疫情之前的运行态势,而曾经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线下消费也都有所好转。从结构上看,线上零售继续保持火热,而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消费品增速都要显著高于整体,反映出居民消费升级脚步仍在前行。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是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和农村消费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餐饮收入增长尤为迅猛。这意味,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消费结构出现了良性变化。同时,在疫情得到控制的背景下,我国网上消费保持持续增长,展现了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此外,线下消费出现高端化走势,专卖店零售额的增长显著高企。
付一夫表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向好,为消费市场的提振提供了底层保障。与此同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好转,企业经营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收入提升,市场预期与消费信心都得到了进一步修复。再加上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核心特征的各种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海外消费的回流以及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加持,都为消费市场的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谈及未来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田利辉建议,未来,消费应该在教育、大健康和养老上着力。激发消费潜力需要进行深层次改革和中长期发展的谋划。我国需要优化需求侧结构,实施消费提升战略,释放经济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