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落实中央“双减”政策精神,省市两级方案均已实施。如今,时间过去两周多,“双减”推行得怎样?各地各校又有怎样的反馈?
仅就媒体报道情况看,我市各校“双减”推进扎实,应对有力,如文新小学晚托班不搞“一刀切”,而是实行“X·Y·Z”组合制,即除提供好40分钟Z项“作业托管”外,其余,可继续自由选报Y项延时托管,涉阅读、体锻等内容;或者X项兴趣托管,涉科创、体竞、美艺三大类29个项目,后两项平行;落实参与课后服务老师“弹性上下班”,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每周相应增加提早下班时间,每个月增加事假等;天杭教育集团、丁兰实验中学等也都推出“零星假”等。在加大社会力量参与上,市教育局还拟会同团市委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都值得肯定。
必须加大探索,总结经验,进一步打赢打好“双减”主动战。从全国近期实践看,也有个别地方存在两种错误倾向,表现出两个极端:前一种,千方百计“劝退”参加课后服务的孩子;后一种,不论实际情况,“一刀切”要求孩子参加。从中也可看出,一部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意愿不足,或跟加班薪资、弹性上下班等政策待遇落实不到位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有认识上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等问题。凡此种种,都提醒我们,必须针对开展“双减”的各环节、全链条开展扎实研究,及时总结不足,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回应社会关切。
要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凝聚社会共识,尤其是凝聚好家长共识。必须以全力搞好课内教学和提高作业质量,以有声有色的课后服务来千方百计提高家长参与意愿。反过来,家长们自身也要打消顾虑和观望,积极投入“双减”中,为孩子努力营造轻松愉悦成长环境。相关媒体日前就报道说,上周末晚8时,宁波鄞州有一位四年级老师突发奇招,调查此时班里孩子都在忙啥,要求“不要摆拍,越自然越好”。家长们发上来的原生态照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阅读、做家务、做手工、健身、跳绳等,“双减”之下,孩子们的表现让人欣慰,也为这位好老师的创意点赞。
总而言之,答好“双减”这道必答题,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高度上,以民生关切为导向,上下协同、系统治理,在继续总结前期实践做法基础上,以积极稳妥姿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交出一份让群众信服和满意的答卷。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