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蚂蚁金服宣布旗下消费信贷产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这是蚂蚁金服继财富号、车险分、定损宝和余额宝之后,再次开放的一款产品。蚂蚁金服表示,花呗开放合作,意味着旗下所有金融产品均已实现开放。
而花呗是蚂蚁金服长期运营的消费信贷产品,目前已经覆盖绝大多数线上消费场景。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蚂蚁金服舍得选择将蛋糕分食?
余额宝、花呗相继开放
据了解,此前2周,余额宝刚刚以“升级”的形式开放,从5月4日零时起,新接入博时、中欧基金公司旗下的两款货币基金产品,结束了天弘基金在余额宝一家独大的历史。
从今年2月起,余额宝开启限购,同时停止了支付宝余额自动转入功能;升级后,余额宝内资金会自动从天弘基金转入到新增的两只基金中,对于新增基金,“暂不限时、也不限额,原有使用功能保持不变”。
而近日,华安基金官网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华安日日鑫货币A接入余额宝,这也成为5月余额宝产品合作“开闸”以来,新接入的第三只货币基金。据悉,余额宝的开放将进入常态化,下一步将会有更多的货币基金产品接入余额宝。
事实上,不仅仅是余额宝,连花呗也开放了……
5月18日,蚂蚁金服旗下消费信贷产品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未来将与金融机构一起,共同开拓更多的服务场景。
其实,花呗这次的开放举动之前就有迹可循。今年3月的“2018消费金融行业新趋势”论坛上,蚂蚁金服微贷业务负责人就曾透露,今年将探索开放花呗、借呗业务,尝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资料显示,此次花呗业务的开放,是蚂蚁金服继开放财富号、车险分、“定损宝”、余额宝等之后,再次向金融机构开放消费信贷业务,至此,蚂蚁金服包括支付、理财、保险、小微企业金融、农村金融、消费信贷等在内的所有金融产品,都已经与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
余额宝、花呗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两个庞然大物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只里程碑式的创新产品,余额宝业务自2013年上线以来,始终以普惠金融、服务“长尾客户”为产品定位,短短五年时间获得4亿投资人的钟爱,同时亦成就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
而余额宝从一开始就是为天弘基金量身打造,并且让这家2013年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凭规模直接坐上公募第一把交椅。
在靠收取管理费为生计的基金行业,规模就是效益,按照货基市场正常的管理费0.33%计算,管理1.7万亿货基一年就哗哗流入56亿。据天弘基金第三大股东君正集团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天弘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7万亿元,营业收入95.36亿元,净利润为26.5亿元。而在2012年,天弘基金的营收仅有1.14亿元,净利润则为-0.15亿元。
这其中,余额宝仅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就在天弘基金的营业收入贡献中占比高达77%,资管规模更是占天弘基金公募资产总规模将近九成。
与此同时,花呗也是蚂蚁金服长期运营的消费信贷产品,目前已经覆盖绝大多数线上消费场景。
可以说,余额宝、花呗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两个庞然大物,而如今蚂蚁金服却舍得向外开放分流,究竟是何原因?
蚂蚁金服为何舍得分蛋糕?
据悉,余额宝的开放有两大促因,一是流动性风险的分散;二是对市场的审时度势。
众所周知,余额宝目前的资产规模已经直逼中国银行,居民财富过于集中到一个机构确实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比如基金管理人资金运用不当,那么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不大的消息很可能在市场内蔓延,从而出现挤兑。
因此,自2017年开始,因监管原因,余额宝就开始自废武功,降低规模。2017年5月开始余额宝个人额度一降再降,从之前的100万降到当时的25万,到了8月份再降到10万。12月份又把单日购买最高限额设置为2万。2018年1月份又再次加码,规定自2月1日起至3月15日,购买余额宝有总量限制。
除此之外,余额宝在市场上,还面临着劲敌腾讯理财通的威胁。据了解,理财通对标余额宝的产品“余额+”,就是一款由汇添富、易方达、南方和华夏等家基金公司分流的产品。
如此一来,不难看出,余额宝的开放一方面使投资者购买余额宝没有了限额“抢购”的苦恼;另一方面,由于接入更多基金,余额宝的整体风险更加可控,运行也会更加稳健。
与余额宝向货基开放不同,花呗则是主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此前,在ABS的出表功能被监管否定后,蚂蚁金服这一融资方式受到了明显限制。即便此后蚂蚁金服对其小贷公司增资到120亿元,2.3倍的杠杆率也远远不能支撑蚂蚁金服千亿量级的业务需求。此时蚂蚁金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敞开怀抱,不但能满足新增客户的信贷需求,同时能够逐渐化解巨大存量客户带来的杠杆危机。
可以说,花呗的开放,显然解决了困扰着支付宝和银行之间的枷锁,有了银行的支持,顶着监管压力的蚂蚁金服相比较以前也可以放开手脚了。
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金服开放多款产品,无疑是将蛋糕分出去。不过,显然这并不是一个亏本买卖,其一,蛋糕太大了,蚂蚁金服已经不能再独吞;其二,“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监管来势汹汹的情况下,开放显然能获得更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