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务服务“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成效显著,但部分领域依然存在证明程序繁琐等问题。目前杭州正考虑用信用解决这类问题,让办事“靠证明”向“凭信用”转变。5月6日,杭州数字化改革专题会议审议了“信用杭州”应用建设方案,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夯实信用基础关键要靠制度,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根据“信用杭州”应用建设方案,杭州将再造无违法违规证明流程,实现企业在上市、融资、招标投标、评优评先中,用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个证明。据了解,5月底前将先上线公积金、医疗保障和安全生产等7个领域。7月底前,完成15个领域上线。我们可以期待一个信用环境更为优良的杭州。
当前,“信用”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杭州也在积极拓展信用惠民场景,图书借阅信用免邮、信用预约体育场馆、免押租用体育器材等,这些会促动更多人展开信用生活。事实上,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信用社会。当个体在信息时代被高度“信用量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信用时代”。深悟信用的价值和意义,以行动践行诚信原则、崇扬诚信风尚,这是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承诺与担当。
信用体系是社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桩”。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警惕征信的“泛道德化”。比如,有些地方动辄宣称不交物业费、走路闯红灯就要上征信记录。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信用污点,就戴上永久性的“枷索”。这些需要让征信的“主业”更清晰,跟进“信息修复”制度。像杭州在办理积分落户前,就可随时查询本人信用状况和扣分情况,还能实现线上修复和异议处理。因此,通过健全完善相关信用制度,着力构建宽严相济新格局,信用监管才更有力度和温度。
国之信,重九鼎;人之信,诺千金。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让社会运行的成本大幅降低,也让公平正义、互帮互信的光辉洒遍每一个角落。随着规则的逐步健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将走上更为规范化的道路,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郑莉娜)